前不久,奉贤区城管执法局在全市率先推出了“商户码”,商户扫一扫店铺门口的二维码大鑫优配资讯,就能实现申请外摆位等功能。那么,这个“商户码”还有没有可以提升的空间?今天,一场思维火花的碰撞在奉贤展开,参加今年上海市城管执法系统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与城管执法队员、街道管理者、菜场负责人等共话街区治理,为“商户码”的推广应用献上青春智慧。
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就读传播学专业的包文莹同学建议,“商户码”可以借助数字媒介技术,实现“一码多用”。比如,在公众端,市民扫码后,会出现“侬饭吃了哇?”等上海话的亲切问候,还可以展示餐厅附近的文旅打卡点,市民用餐结束后可以来一次city walk。
复旦大学的李润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陆思杰、上海政法学院的黄奕等同学不约而同地提出了通过“商户码”实现对商户的激励机制,提升城管巡查执法效率的建议。比如大鑫优配资讯,将市民扫码后留下的商户评价、城管对商户的巡查结果等作为商户考核评价,把商户分成绿色商户、黄色商户、红色商户,对绿色商户可以进行奖励,减少平时的巡查频率,而对黄色商户、红色商户等则加强监管。
华东理工大学李若倩提议开发“烟火气指数”互动功能,综合商户合规经营、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居民满意度等数据生成动态评分,高分商户可获外摆时长延长、优先参与夜市活动等奖励,链接本市“碳普惠”政策,将商户节能数据纳入积分体系,激励绿色经营。
此外大鑫优配资讯,还有材料与化工专业的学生提出,户外二维码的制作材料应考虑环保性,延长耐用性。
市城管执法局组织人事处处长周华杰介绍,今年以来,市城管执法局和团市委合作,加强与各高校对接,推出研究生岗位实习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双轨项目”。前期,20名研究生已进入市、区城管执法局,参与“数字城管”、“715 城管公众开放日”等实习。最近,50名00后本科生下沉至松江新桥中队、黄浦瑞金中队等各街镇执法队,在90后城管执法队员的带教下,将利用2个月时间,完成17个课题研究,共同为提升上海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金海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陈庆表示,将组织大学生融入网格,在街区、社区实践场景中体会执法与服务,帮助他们增长见闻、更接地气。市城管执法局团工委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基层锻炼,大学生们能够成长为基层治理的观察者、实践者、探索者,从而更加关心、自觉守护这座城市。大学生们表示,通过短短一两周的实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城管工作内容,希望通过这份“临时城管”工作能更深入了解社会。
英赫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